3月18日,恰逢第19个世界社会工作日,常州社会工作学院成立暨人工智能赋能社会工作培训班开班式在常州开放大学举行。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尹涛出席并致辞。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钟芃、潘晓扬,市教育局副局长俞群祥,常州开放大学党委书记陶琪艳,党委副书记、校长朱丹平,钟楼区领导韩建明、祝涵杰、胡金芳参加。
常州在全省率先成立地市级社会工作学院。学院由常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常州开放大学和钟楼区委共同建设,依托常州开放大学四级社区教育网络,立足常州、放眼全省乃至全国,广泛链接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常州大学等高校资源。设立“人才培养中心、理论研究中心、实践指导中心、成果展示中心”四大平台,重点实施“社工讲堂”“人人学院”“新才圆梦”“理论研究”“治理探索”五大计划,不仅聚焦讲好“理论课”“政策课”,链接开发了6大类近百种特色课程,更注重讲好“实践课”,设立了首批50个常州社会工作现场教学点,推动形成覆盖城乡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者、“两新”组织员工、新就业群体等群体的终身学习体系。
常州社会工作学院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数字时代、面向群众,深度融合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儒林实践”“人人社区”治理模式等本土经验,打造具有常州辨识度的社会工作创新样本。现场发布了数智社会工作者“常和悦”,为社会工作激活“数智引擎”。开展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同创新成果分享,立足微观、放眼全局,以“一社之变”观“全域蝶变”,分享了全市四支力量赋能人人社区“百千万”行动方法成效。
自行动启动以来,全市共募集行业协会商会、“两企三新”领域、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服务组织“四支力量”资源600余项,完成居民微心愿约5000个,推动450多个项目完成结对。
活动现场为钟楼区基层治理合伙人进行授牌。一件件减负举措、一项项务实创新,让基层更有能力、有资源、有精力为百姓解难题、办实事,切实增强了社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常州社会工作学院聘请了50名省内外专家学者和一线优秀社会工作者担任首批常州社会工作导师,并为2024年度全市唯一获得的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的社会工作人才吴星怡颁发了聘书。专业的导师团队将以“理论研究、人才培育、组织赋能、项目督导”为支点,为全市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志愿服务组织提供标准化指引、个性化辅导,切实为社会工作学院建设提供坚实智力支撑和实践指导。
现场,常州开放大学、钟楼区委社会工作部、南大街街道党工委三方进行了校地合作签约,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和社会工作部门统筹能力,深化校地协同育才,切实激发基层活力,为全市社会工作提供坚实人才支撑、理论支撑、实践支撑。
当天,全市人工智能赋能社会工作培训班正式开讲。本次培训主要围绕人工智能如何赋能社会工作、如何用好DeepSeek、AI视频和图片生成工具应用、大数据技术及数据安全等主题开展,帮助全市社会工作者拥抱数智时代,掌握智能工具在个案服务、项目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方法,以期加速推进社会工作队伍从传统服务型向智慧专业型跃升,为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仪式前,出席领导和嘉宾还参观了常州社会工作学院展示中心。(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