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五四青年节,我校在5号楼108举行教工团支部纪念五四运动94周年暨青年教师座谈会。
会上,教工团支部对上一年度团支部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了总结汇报,随后,退休党支部的万校长代表我校47名退休老党员向青年教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并代表退休党支部赠送了“旭日东升,朝气蓬勃”的匾额,殷切希望青年教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青春梦。接着与会的各位青年教师交流了近阶段的工作感想以及未来的工作规划,并向各位老党员请教在工作中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退休老党员都一一做了解答。学工处张卫军处长转达了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袁子阳对青年教工的三点希望:立志、立业、立身。
5月5日,由我校继续教育学院与天问职业培训学校合作的2013心理咨询师春季班结业典礼,在我校4号楼3楼报告厅成功进行。我校继续教育学院刘小君院长参加了结业典礼。
结业典礼上,天问职业培训学校顾小清校长讲述了大家在这近半年的学习历程,宣布了此次优秀学员的名单并颁发奖品,然后优秀学员发言,每位学员的发言都很深刻,都是发自内心的感言,他们深刻剖析自己,对心理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精彩的发言博得大家热烈的掌声。
5月9日中午,我校第24期学生课余党校暨学生干部培训班开班式在报告厅隆重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袁子阳,学工处处长、团委书记张卫军应邀出席开班式。
开班式上,袁书记详细阐述了举办学生课余党校和学生干部培训班的重要意义,将自身的经验与思考和青年朋友们做了分享,就如何做好以下五种身份给同学们作了深刻剖析:一、做一个好孩子,强调孝、勤、俭;二、做一个优秀的公民,强调守法尚德;三、做一个优秀的青年,强调有梦想、有激情、有追求;4、做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强调有责任、有学习力、有正义感;5、做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强调有较强的政治素质、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同时,袁书记希望全体学员务必要端正学习态度,主动加强学习,善于思考,重视实践,争取把每一种身份做优做强,做到极致,要努力做一个对家庭、对班级、对大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本期学生课余党校暨学生干部培训班共招收党校学员134名,学生干部63名,届时将通过集中授课、个人自学、分组讨论、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学习。
5月11— 12日,在苏州昆山举行的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第四届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校代表队奋勇拼搏,荣获甲组(三年制高职)团体总分第一名、乙组(五年制高职)团体总分第二名和优秀组织奖。
5月14日中午,由校团委主办、信工学院与财经学院学生会联合承办的“中国梦•我的梦”大学生知识竞赛决赛在4号楼报告厅圆满结束。本次竞赛分为必答题,抢答题和风险题三个环节。经过三轮激烈的比拼,最终朱凯同学荣获一等奖,王寒等同学荣获二等奖。
5月15日下午,我校科研处邀请了江苏理工学院副院长崔景贵教授在我校报告厅做了题为《做专业卓越的研究型教师——校本行动研究策略漫谈》的学术讲座,该讲座由我校张晓芳副校长主持。
崔教授从走进问题:我们究竟该怎样做教师;走进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策略;走向卓越:教师用心做好校本行动研究三个方面阐释了他对于专业卓越的研究型教师的理解,他认为在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实现从专职向专业和专家的角度转换,而进行校本行动研究是教师成长为专业卓越的研究型教师的有效路径。讲座强调校本教学研究对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意义,大量的案例展示和自身经验的总结让与会教师受益颇多。
5月15日下午,常州社区大学大讲堂2013年第三讲在社区大学大礼堂举行,江苏理工学院教育学院心理学系书记、江苏省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常州市心理学会秘书长方瀚青副教授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大学时代,选择快乐的生活”讲座,四百多位常州电大的在校大学生认真聆听了此次讲座。方老师用质朴而生动的语言告诉大学生们在大学时代该如何选择快乐的生活。
5月16日上午,我校退休党员在5#108会议室集中学习,收看由江苏省委党校副教授周延胜主讲的《中共十八大报告》录像。
5月16日中午,校青马社在5#301开展了一次大型的当代时事沙龙活动。议题分为三个:雅安地震、朝韩战争和禽流感。成员们各抒己见,畅谈看法。
此次时事沙龙活动,给青马社成员们创作了一个展现自我风采的平台,也营造了大家关心时事的浓厚氛围,促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当今社会的格局,用理论知识去看待和分析现状。
5月17日,常州电大民盟支部盟员在张晓玲主委的带领下驱车前往常熟“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沙家浜风景区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参观考察。
5月21日上午,我校全体师生进行了安全逃生演练。
5月21日,原常州市市长孟金元来到我校,并将其编写整理出的《岁月》三部曲:自传《岁月清音——从农民到市长》、影集《岁月清影——从农村到城市》、个人著作《岁月清泉——从实践到认识》赠送给我校。
孟金元是江苏常熟人,先后在常熟、江宁、苏州、常州等地当过“父母官”。三部曲是孟老自2008年退休后,花了四年时间,根据自己五十年的工作经历编著而成的,涉及四个城市,言及党建、经济、城建、社会等诸多方面,对当前工作具有较大的借鉴价值。
蔡廷伟校长代表学校对孟市长的赠书,对孟老一直以来关心关注学校的发展表示谢意。他指出,孟老的这3本书,反映了自己五十年的工作历程,回顾了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是一笔非常重要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希望大家能够认真研读,汲取书中智慧,积累宝贵经验,并以此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提升我们的工作能力。附小诗两首:
厚厚三部曲,悠悠五十年,四载文章事,七旬霞满天。
(原常州市市长姚晓东题赠)
常熟常州非常人,岸上岸下驻岸深,耕农耕公最耕心,思民助民为民生。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何建明题赠)
5月22日下午,我校在大礼堂举行了2012级新生法制安全讲座。本次讲座由科教城派出所徐于警长主讲。针对青少年在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进行自我保护方面的意识相对淡薄的现象,徐警长给同学们分析了青少年犯罪行为和成因以及预防的措施,他旁征博引,列举具体典型案例,引起了在场学生的极大共鸣,进一步提高了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能力。
5月22日,在王和金副校长的带领下,信息工程学院金玉明院长和继续教育学院的刘小君院长专程赴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商谈共同举办计算机科学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独立本科及“计算机技术”、“项目管理”领域的工程硕士、“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工学硕士联合办学有关事宜。
5月23日下午,在我校心理咨询室,一场团体沙游体验活动正在进行。本次活动由学校心理服务中心的朱瑾老师担任指导,心理社8位同学自愿参与,为时一个半小时。参与体验的同学,都颇有收获。
5月23日,中国常州网、中吴网、化龙巷三大网站记者走进我校,并专题介绍了社区大学。
详情请点击
发现校园的美:社区大学--让学习成为生活方式
http://{域名已经过期}/2013-05/24/content_1914642.htm
发现校园的美:常州社区大学,让学习成为生活方式
http://{域名已经过期}/article-263765-1.html
发现校园的美之常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让学习成为每一位市民的生活方式http://{域名已经过期}/chazuo/10454094#tpc
5月24日晚,学校教务处组织召开了开放教育学习小组组长经验交流活动,我校开放教育学习小组组长代表20多人齐聚在5#108会议室,进行了学习小组的展示和经验的交流。张晓芳副校长应邀参加活动,并作总结,她充分肯定了各位组长对学习小组起到的组织和引领作用,并对如何更好地开展好开放教育小组活动提出合理分工、做好计划、积累材料等建议和要求。
5月28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郝克明、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双鼓、副会长李仁和、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有声、常务副秘书长杨树雨来我校调研、指导工作。市政协副主席居丽琴,市政府副秘书长孙如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丁一、市教育局局长丁伟明、副局长胡鹏等陪同调研。校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调研会。
郝会长一行听取了蔡廷伟校长《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专题汇报。蔡校长向与会专家汇报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功能定位、办学职能等,并从八大方面重点介绍了社区大学自09年成立以来的实践探索及成效:加强学校自身建设,成立三大中心,四大学院;完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建立纵向运行系统及横向支持联盟;大力推进终身教育、社区教育课题研究;打造数字化终身学习大平台;大力推进师资队伍、课程资源、社区教育项目建设,促进内涵发展;组织社区大学教师送教进社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开设社区大学大讲堂;积极参与全民终身学习推进周活动。此外,蔡校长与与会专家分享了未来常州开放大学的建设规划,他表示社区大学的建立及其发展得益于常州学习型城市建设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生动实践,社区大学也会继续努力,竭诚为常州学习型城市建设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做贡献。
专家组对社区大学近年来的积极有效探索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对社区大学在常州学习型城市建设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的积极作为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从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充分运用、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的进一步打造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5月30日下午,学校图书馆馆长朱瑾老师在学校报告厅为学校一百多名学生带来了一场图文并茂的讲座——“散在书页中的墨香”。
日前,在 2013年常州市职业院校十大技能明星、十大就业明星、十大创业明星评选活动中,我校05机电一体化专业宋文斌同学被评为“十大创业明星”;09机电一体化专业何木强同学被评为“十大就业明星”提名奖。
日前,我校团委荣获市“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由常州市教育局、常州市科协主办的2013年常州市中小学生机器人大赛结果日前公布,我校李梦军老师带队的常州社区队的选手分别来自不同的小学,在本次比赛中荣获了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和三等奖4个。
日前,我校校友刘飞跃向我校赠送了54本个人专著《红色巨塔》。这本一百多万字的专著分上下两册,包含六大部分:命运呼唤、商海沉浮、玉汝于成、命运高开、凤凰涅槃、乘风破浪,描述了九十年代改革开放中期,一批有志青年为追求心中理想,冲破束缚,奋斗向上的故事,是中国当代首部集励志创业、人性展现、港口机械、电控制造于一体的长篇小说。
作者刘飞跃是我校80年代毕业的校友,90年代初任某国营企业的中层干部。而立之年,到上海打拼。后创建上海中港电气工程有限公司,从事大型起重机成套电控专业制造十余年。2010年因业务拓展需要,成立上海跃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她坚信: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此书也是以作者自身的奋斗史为背景而写就的。
据悉,本部作品将拍成一部以宏大工业题材为背景的励志影视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