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努力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常州市广播电视大学2011年工会工作总结
2011年,常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工会在校党委、行政和上级教育工会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学校教代会精神,工会围绕为广大教职员工服务的根本宗旨,创新工会工作体制、机制和工作方法,扎实开展了各项工作,着力构建和谐校园,为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抓“规范”,加强组织建设
(一)加强民主管理,充分发挥教代会和工会的职能作用。
教代会制度是学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职工对学校工作进行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基本制度和重要形式。一年来,工会在学校党政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积极推进校教代会制度建设,并以此为主要平台,大力开展校务、(政务)公开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也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支持与肯定,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在今年9月参加的“首批常州市教育系统教代会工作先进单位”评选中被评为“常州市教育系统教代会工作先进单位”。教代会现已成为学校行政领导筹划学校发展的智囊、民主管理的助手、建设和谐校园的载体。行政领导愿意把重要的问题交给教代会讨论与审议,广大教职员工能认真履行职权,乐意建言献策。一年来学校重大事务都能通过教代会审议,各位代表积极建言献策,促进了学校的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4月召开了七届二次教代会,审议并通过了《常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常州社区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常州办学点2008-2011三年主动发展总结性评估自评报告》;2011年7月召开了七届三次教代会和九届一次工代会,会上对参与部分中层干部岗位竞聘的教师进行了民主测评;九届一次工代会,通过民主投票,增选张晓玲同志为工会委员。2011年10月召开了七届四次教代会,会议发扬民主,定好规划,集思广益,科学发展,审议并通过了《常州电大2011—2013年主动发展规划》、《常州电大章程》等2个重要文件,教职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审议通过权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二)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健全管理制度,强化服务意识。
学校工会组织是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桥梁,是学校党政联系教职工的重要纽带。常州广播电视大学工会一年来能积极疏通民主渠道,使下情上达,密切配合学校党政通过一定方式,让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增强学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常州广播电视大学工会十分重视自身建设,在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工会内部活力得到激发,服务教学中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意识得到了强化。主要做法为: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把各项工作纳入科学发展轨道;二是加强组织建设,力求工会工作全覆盖;三是着力抓阵地建设,创办好“教工之家”。学校里有不少教职员工都乐意到工会反映自己的困难,倾诉自己的所思所想,工会真正成了教职员工的家。工会委员也都能以主人翁的意识积极参与学校各项工作,积极配合学校做好规范化管理,切实发挥了工会委员的积极作用。
二、抓“维权”,发挥工会作用
维护教职员工合法权益,促进学校和谐发展是学校工会的基本职责。维护好教职员工的合法权益,才能把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常州广播电视大学工会一年来能较好发挥维护教职员工权益的重要作用,利用工会组织的独特优势,使自己成为实现教职员工快乐工作、愉悦生活的重要推动力量。
教职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是自身合法权益问题,这也是工会比较重要的工作。一年来常州广播电视大学工会能立足维权职能,在协助校行政进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始终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参与学校的决策,对处理好学校内部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学校的稳定和谐,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是坚持依法办事,这是工会维权工作的基本前提。法律法规是工会维权的最有力武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坚持以人为本,与职工群众心相通、情相联、意相融,怀着对教职员工深厚的阶级感情履行职责,牢固树立依法办事的理念,切实把《工会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作为根本依据和根本标准,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注重融法、理、情于一体,真正做到依靠法律法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二是依法维护,源头参与,这是从根本上维护、实现民主办校并取得实效的基础。常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坚持学校的章程、年度工作计划、总结;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学校的学科建设等大事向教代会报告审议制度,确保民主管理源头参与,增强教职员工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教职员工代表参政议政能力,真正实现民主办校;三是认真落实“校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增强透明度。校工会实行校务公开是依法治教、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工会的积极推动下,校务公开在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上稳步运行。学校管理做到了四公开:①上级政策和学校的规定公开,使教师教职员工掌握政策,执行学校规定;②学校的经费公开,做到民主理财;③数额较大的购物和建设项目公开,接受群众监督;④学校研究的重大决策公开,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学校力求做到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力求做到办事公正、公平、公开。
三、抓“载体”,增强工会活力
(一)以“师德建设月”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教师师德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师风建设是关系到教育工作成败的大事,是德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可靠保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在第四个“师德建设月”期间,工会与组织人事处、科研处一起组织广大教职工对照《常州电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面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征求师德师风意见,客观评价当前师德师风工作,并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积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予以整改到位;在广大师生中积极开展“学规划、展风采、比贡献”读书学习征文活动;通过举行师德报告会、师德论坛等方式,广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树立新时代人民教师的新形象,形成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师德风尚,建设一支能够担当教书育人重任、受学生尊敬爱戴、让社会放心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二)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
校工会紧紧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教职工日常健身,营造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如上半年开展了庆祝“三、八”妇女节活动,组织女教师赴无锡灵山大佛一日游;参加庆祝建党90周年在常高校教职工合唱比赛,并荣获特等奖;下半年开展了庆祝教师节活动;上报了常州市家庭美德典型事迹材料;参加了在常高校教职工首届羽毛球比赛;协助学校教务处组织教师参加“在常高校第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朱丹平、杨清华老师分获文、理科“二等奖”;组织教工冬锻活动。通过举办教职员工文体活动,丰富了教职员工的文化生活,并发现和培养了一批文艺、体育骨干。工会通过组织开展丰富有益的文体活动,对广大教工不仅陶冶了情操,调节了身心,而且有助于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利于活跃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对保障学校团结稳定局面和良好教育教学秩序的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三)组织旅游考察,增长教职工见闻。
为增强教职员工见闻,学习外地先进地区经验,学校工会于8月份组织了教职员工外出考察旅游。民主的形式、和谐的气氛,大家在一起既交流了工作,又加深了感情,更增强了教职员工间的凝聚力。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教职员工旅游考察收获心得颇多,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已经绽放花朵,我们衷心祝愿祖国欣欣向荣,和谐发展;祝愿中国人民,生活安定,和谐富裕。
(四)关注教职工生活,积极实施送温暖工程
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要在工作上压担子,更要在生活上关心教师,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为此,学校工会非常关心全校教职员工的疾苦,每当有教师生病、住院,工会领导都会前去探望慰问;在教师节、重阳节、春节期间,行政领导、工会干部等召开教师座谈会,走访慰问离退休老同志。及时把组织的关怀送到他们的身边。学校教职工遇有婚丧产假,学校工会都组织人员前去慰问,把学校的关心送到每个教职工的心坎上。
学校的关怀为广大教职工解除了后顾之忧,使他们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把学校事当作自己事,积极地以主人翁的精神投入到学校管理和建设中,为学校发展作贡献。
学校工会还利用年终的团拜会,进一步达到团结全校教职工的目的。
总之,一年来,常州广播电视大学工会在上级工会和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立足学校实际,充分发挥工会自身的优势,很好地发挥了桥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厉,把工会真正办成教工最温馨的家。
二○一一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