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党建在线>>党建动态>>文章内容
栏目列表
学习李吉林老师事迹心得体会(姚子岚)
 
发布时间:2012-04-1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李吉林老师动人事迹值得学习,更值得深思,我被她那热爱教育事业、爱生如子、精心育人,特别是克服困难、乐观向上、勇于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李老师的模范事迹,体现了当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用生命诠释着的师者的崇高风范,其理想信念、思想品质、道德追求、精神境界是我们学习的宝贵精神财富。

我从事教育工作也有三十多年,与李吉林老师相比,真是天壤之别。为什么有这样的差距?我感到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一、对学生的爱不够深。

李老师以学生为本,视学术为生命,用真心和大爱谱写了一名人民教师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学习李老师的事迹,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她学生的那句话:“下辈子我还做您的学生。”话虽短,却震撼了我的心,表达了学生对一名普通老师的无限热爱和高度认可,这是对一名教师的至高评价。平时我也知道要爱学生,要走近学生,但总觉得学生与我配合不够。觉得学生身上的毛病很多:学习态度、行为习惯都有问题。现在看来,我这些想法是缺少李老师的那种真心和大爱所造成的。

二、对业务工作钻研不够深。

李老师是教小学语文的,她创设了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为了上好课,她能半夜起身,孤身一人赶在黎明前到达看日出的观察点,进行实地设计;为了让孩子从生活里领悟浅近的哲理,练习写作文,她顶着烈日,到田埂、沟边寻找老黄牛、大水牛……春天的山坡、夏天的荷塘、秋天的田野、冬天的雪地,她先于学生去观察,郊外的田埂、小河、土丘上都留下了她的足迹。李吉林的情境教学美不胜收,热烈的学习情境,让课堂常常进入沸腾状态,孩子忘我了。下课了,竟不肯下课;写作文,下课了不肯搁笔。

我也曾教过初中语文,却没能给学生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其原因是采用的教学方法落后,从课文到教学参考书,脱离实际、脱离社会,处在一个封闭的环境进行教学。缺少情境、缺少激情,教师教得乏味,学生学得枯燥。

三、对自身学习抓得不紧。

李老师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为我树立了好的榜样。

她在《我,长大的儿童》一文中说:我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学。……只要像孩子那样,憧憬着未来,敞开自己的心怀,便能不断地呼吸到新的空气,吮吸到新的营养,而这一切都是教孩子所必需的。

象她这样如饥似渴地学习,我深感不如。她把自己比作儿童,用儿童的心态追求知识,用儿童的眼光看待世界,对未知的未来充满着憧憬。回想起我的学习,虽给自己制定了座右铭:学习着、工作着、快乐着,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会找些理由放弃学习,诸如年老眼花、事情繁杂、课务沉重等。即使捧起了书,学习也是浅尝即止,难以深入。而李老师能像孩子吮吸营养那样对待学习,她就会永葆一颗充满活力的心。

学习李吉林老师先进事迹,就要像她那样立志做一名“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我决心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爱教育。爱教育,就是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只有拥有了对事业的一分热爱,才能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满意。教师是一个岗位、一种职业,但更是一种责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二、爱自己。一个不爱自己的教师,是谈不上爱教育和爱学生的。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我们在育人的同时,不要忘了自身的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用自己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去影响学生、改造学生。我们不是苦行僧,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追求的应该是象李老师那种享受诗意般教育带来的快乐生活。

三、爱学生。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闪光点”,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爱教育、爱自己、爱学生,认认真真地学习,扎扎实实地工作,就能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称号,愿“三爱”成为我们的师表之基,师风之根,师德之魂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开放大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劳动西路256号    邮编:213001   电话:0519-8669118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